English

理解科学国脉所系

2000-08-12 来源:光明日报 刘西琳 我有话说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先后多次就科学和科学普及问题作出批示、发表谈话、撰写文章,最近又应邀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社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其意义非同寻常;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的理解、认识和态度。

8月5日,江泽民同志又在北戴河会见了6位国际著名科学家,就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科技伦理问题、科学本质问题以及中国所面临的科技创新问题作了重要阐述。可以说,江泽民同志的谈话,表明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

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科学开始登上社会舞台,在此后将近400年的时间内,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多次转移;紧步其后,世界经济中心也依次发生转移。科学逐渐成为近现代社会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400年来,人类卓越的思想家们对科学发表了许多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评论,他们关于科学的认识构成了人类“科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从而成为人类宝贵的思想遗产。

在卡尔·马克思看来,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所以,对于科学的理解、认识和态度,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是在“五四”新文化的土壤上诞生的,“科学”二字鲜明地写在“五四”大旗上。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科学技术在中国获得了巨大发展,并在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国家的基本国策。

然而,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整体而言,中国的科学技术还相对落后,国民的科学素质还不高,民族的科学精神还比较薄弱。所以,发展科学技术,培育创新精神,依然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任务。

国家的科学技术政策,取决于政府和国民对待科学的态度。在对科学的理解上,人们常常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只把科学理解为“知识”,而忘记或从未意识到科学同时还是一种“方法”和“精神”。这是因为,对于科学来说,“知识”是硬件,容易被看到、被理解;而“方法”和“精神”是软件,仅凭直觉是捉摸不到的,只有借助于对具体事物的判断才能表现出来。完整的科学概念是同时包含着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的基础,它具体表现为科学中的概念、原理和理论;科学方法是科学的生产工具,它具体表现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一整套程序;科学精神则是由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升华而成的一种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是科学内在于心、外在于形的最高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民对于科学的理解程度是其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这一点显得愈来愈重要了。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于国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和测评,并把促进“公众科学素养三要素”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道。由国际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研究中心主任米勒提出的“公众科学素养三要素”,目前被国际上公认为测评国民科学素养的三项标准(通称“米勒标准”)。其中,第一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括理解科学的基本术语和普遍概念;第二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国际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具备科学素养并达到其标准的公众,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它的理想标准是占国民总数的10%”。应用“米勒标准”,从1992年至1998年,我国曾对国民科学素养进行过4次测评,结果表明,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和与国际著名科学家的谈话中指出: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应当在国民中大力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精神,使全体国民不断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国民对科学的应用。

理解科学,国脉所系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